俄罗斯的军帽为什么那么大?有什么历史渊源吗?

2022-08-19 951
BACK

我们从媒体报道的俄罗斯的阅兵式中,看到俄罗斯军人个个气宇轩昂煞是威风,俄军士兵个个笑容满面,头颅高傲的扬起,眼光充满着藐视一切的傲气。特别是男军人佩戴的大檐帽很有特点,帽冠大,帽瓦高,很威武。俄罗斯军队的大檐帽并不大,苏联时期军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佩戴的大檐帽才真的是大,所以,也被戏称为“锅盖帽”。今天各国军队的大檐帽中,要说谁的最大,应该是白俄罗斯,而不是俄罗斯。

如今俄罗斯军队的大檐帽已经不算大了,可以说是大小适中,只不过是仪仗兵佩戴的大檐帽帽瓦和帽冠稍大些。帽冠也就是帽顶,帽瓦是中间那块斜面,帽墙是下面直立的部位。帽冠大如果仰头时就更加明显了,就显得很大,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。俄罗斯军队的大檐帽历史上变化很大,如果要说俄罗斯军队的大檐帽大,应该是苏联时期从69年往后这一段时间。苏联军队佩戴大檐帽的历史很早,从历史上说它是大檐帽佩戴最早的军队之一,早在沙俄时期俄军士兵就佩戴大檐帽,到了尼古拉二世(1868年5月18日~1918年7月17日)时沙俄军队佩戴大檐帽就已经成为一个制式服装形式了。1813年,拿破仑进攻沙俄失败,俄军一路追击拿破仑的军队,当时新组建的东普鲁士民兵就从过境的俄军那里抄来了大盖帽,这种大檐帽在莱比锡民族会战时期大为流行。随后大檐帽又被英军采用,并且到二战时就已经是一个普遍性的模式了,沙俄军队算是大檐帽的带头人,苏联、俄罗斯军队继承下来这个传统直到今天。

大檐帽据说是早期欧洲农民佩戴的一种帽子,帽冠大可以遮阳,后来由于火器的出现,军队中佩戴的金属帽没什么防护作用了,而且佩戴着也压头,于是步兵开始将金属帽向软质的布帽转变。应该说从沙俄时期起,俄军对于大檐帽情有独钟,从1817 年开始,俄国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了军便帽上宽下窄的标准造型,这是俄军大檐帽历史传承下来的一个重要推动作用。二战时期苏联军队的大檐帽并不大,甚至说是有点小,苏联人个子大,头大,当时的大檐帽戴在头上很不协调,有点小里小气的样子,谈不上美观,也并不显得威武。苏联时期军队的服装质量,试样也和每个时期段苏联的经济有关系。二战时期的苏联军服只能说是做到了统一的制式装备,并不能说多么豪华。

二战后,随着苏联的国力日益强大,苏联对军队服装越来越重视,试样、面料几经变化,越来越美观华丽。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起,苏联军队的M58型、M69型大檐帽的帽冠开始逐渐变大大,帽冠大了许多。苏联军队的大檐帽变大主要时期点是美苏冷战对抗时期,自二战结束后,苏联成为了唯一可以与匹敌的超级大国,那个时候两个超级大国什么都要争一个高下。苏联为了彰显其战无不胜的武装力量,在大檐帽的设计上也是要有一个压倒一切的威风凛凛的要求的,以此彰显强大的苏联军队的风采。苏联军队于 1969 年和 1989 年两度增大帽冠体积,让苏联军人显得更加高大威武。

苏联军队大檐帽的帽冠过大也是有诟病的,于是在苏联解体后的2008年1月份,俄罗斯军队对其军队所佩戴的大檐帽进行了改革。从此,俄罗斯军队的大檐帽的帽冠缩小了,比例更加协调,不过,总感觉还是过去那种大檐帽更加威武霸气。

由此可见,苏联时期的军队大檐帽的帽冠大是有所考虑的,威武霸气,在全球大檐帽风行的情况下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,而苏联军队要的正是这样的压倒一切的感觉。

今天的俄罗斯军队的大檐帽已经不在那么大了,仪仗兵的大檐帽相对来说比较大些。

其实,现在大檐帽最大的是白俄罗斯军队的大檐帽,依然保持着当年苏联大檐帽威风时期的旧貌,值得看看,很威武。


(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,欢迎关注兔哥哨位,欢迎探讨评论,图片来源网络)


其他网友回答:


世界上国家及军队众多,军服样式也是各有特色。俄罗斯军帽的“大檐帽”造型,给人印象深刻,可以说是区别于其它国家军队的醒目标志。

一些人说它像“锅盖”,也有人说像“飞机场”。




为什么俄罗斯军帽设计得如此夸张呢?

一个国家的军服样式,与其历史、文化、审美观密切相关。

俄罗斯军帽的“大檐帽”造型,先得从人类社会的军服说起。

在冷兵器时代,军队交战往往是近身搏斗。军服的典型作用就是抵挡弓箭刀剑,统称为盔甲。军帽更是如此,一般用金属材质制成坚硬的头盔,保护头部。

人类进入火器时代后,近身搏斗的机会逐渐减少,盔甲的保护身体的功能意义减弱,美观性突出。

例如法兰西统帅拿破仑的双角帽,风靡一时。其实这可以看作是“大檐帽”军帽的初期造型。



随着时代的发展,作战士兵随身带的装备、用品种类越来越多,军服逐渐走向科技化、轻质化、美观化。军帽也是如此。

“二战”后,苏联红军则流行“大檐帽”造型,帽檐非常大,顶部平。尤其是军人常服和礼服的军帽,更是硕大醒目。

包括负责守卫边境、经常执行军事任务的苏联边防军,军服的鲜明标志就是“方钻”绿的大檐帽。

而且,苏联的警察、外交部等国家机构部门工作人员,甚至煤矿、林业、医疗从业人员,也长期沿袭配戴着“大檐帽”。


“大檐帽”有什么好处呢?主要在于两个方面。

其一,俄罗斯民族号称“战斗民族”,很崇尚军人。“大檐帽”能充分显示军人的威严和风姿,增强军人的尊严和荣誉感。


而且俄罗斯人的体型普遍高大,带上“大檐帽”,显得挺拔、沉稳大气。

国家机构部门工作人员戴“大檐帽”,则代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。

其二,在一定程度上,“大檐帽”可以遮挡一些阳光照射、雨雪对人脸部的侵扰。

例如苏联边防军的军帽,长期专门配设有遮阳板。



这是“大檐帽”的实用性价值体现。

当然,会有人质疑:“大檐帽”对于军人不便利,尤其是不利于实战。

“二战”后,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,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。因而,世界各国的军服日趋重视美观性。

例如很多军帽上,都会有花边、金丝线、金绳等配饰。


这也是苏联长期流行“大檐帽”的时代环境背景。

当然了,军队的训练服、作战服就不是“大檐帽”,更讲究实战性。


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,俄罗斯保留了“大檐帽”军服的传统。

很多分离出去的加盟共和国,在军装设计上也基本沿袭了这种风格。

看来,“大檐帽”的情结根深蒂固,深入人心。

但是,到2013年,俄罗斯军队开发和列装新军服时,出人意料的是,“大檐帽”的传统造型风格大为改变,帽檐的尺寸缩小了很多。


由此,沿袭了近百年的“大檐帽”的造型开始有所改观。

也许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也开始觉得,他们的“大檐帽”有些夸张、实用性不够吧,想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上。